卡斯特聯姻 張裕仍有遺憾
來源:世紀經濟報 時間:2011/5/6 16:22:24
歐洲最大葡萄酒商法國卡斯特兄弟股份有限公司(下稱卡斯特股份),正遭受“傍名牌”困擾。各種命名為“卡斯特公司”、“卡斯特集團”的葡萄酒滿天飛,讓人難辨真偽。
十年前,卡斯特股份和張裕集團結成“跨國婚姻”,張裕集團葡萄酒營業收入和利潤穩居國內第一,張裕和卡斯特股份共建的酒莊貢獻大半;通過在華建立代理商體系,截至2010年,卡斯特股份葡萄酒出口到中國市場達2000萬瓶。近日,卡斯特集團總裁阿蘭·卡斯特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。
《21世紀》:卡斯特股份沒能參與到張裕從國企到中外合資企業的改制中,為何?
阿蘭·卡斯特:這是合作中的遺憾。2005年時,張裕打開大門,外資可以入股張裕?上覀儧]做成這件事情,做出了錯誤選擇,沒有預計到張裕在中國的發展潛力。希望以后有機會,卡斯特可以做正確選擇。
《21世紀》:在進口酒方面雙方有無合作計劃?
阿蘭·卡斯特:從目前來看,機會不大。因卡斯特股份主要的葡萄酒品牌已進入中國,我們和經銷商都定有期限的合同,但卡斯特股份一直在收購法國著名酒莊,未來機會很多。
《21世紀》:2006年和2007年初,卡斯特股份在確定代理商上發生了紛爭。如何看待在華發展路徑?
阿蘭·卡斯特:當時代理市場確實有些混亂。最初,我們確定了原裝進口葡萄酒代理商東海鑫業,但它本身遇到些問題,法方沒法和他繼續合作。后來誕生了深圳卡斯特公司,實際上這個公司和卡斯特股份也是完全獨立的,前者是陳光成立的公司。陳光是卡斯特股份進入中國市場時和張裕聯姻的中間人,現在我們和陳光的合作一點也沒有了。
不過危機也創造了一些機會,使卡斯特集團更加了解中國市場。此后,卡斯特股份把所有在華業務都交給了上海代表處,這是法方自己設立的機構,18個人的團隊全權負責,而不再需要中間人或中間商。
《21世紀》:如何看待外資葡萄酒企業入華方式?
阿蘭·卡斯特:產品直接出口,設代表處,投資設廠,挑選合作伙伴等,都可以運行。很難說哪種方式更好。
比如我們通過經銷商進口原裝葡萄酒,并不妨礙和張裕的合作。這是因為中國市場非常大,比如我們通過經銷商代理的法國銷量第一的瑪茜。如今,卡斯特股份在中國的葡萄酒銷量已占進入中國的法國酒1/4。
《21世紀》:打著法國卡斯特集團國際酒業、法國卡斯特兄弟集團釀酒有限公司等旗號的葡萄酒展臺特別多,讓人難辨真假,如何應對?
阿蘭·卡斯特:卡斯特股份在中國市場銷售的均是100%法國原瓶裝進口葡萄酒,沒有在中國灌裝過一瓶葡萄酒。品牌葡萄酒都必然帶有企業標識,酒莊酒則帶有專用標識。此外,還有條形碼識別等。我們已聘請律師,將保留起訴的權利。
|